-
拯救湿地行动之:保护湿地,人人有责为了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有关部门及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月”等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编辑出版大量的宣传保护湿地的书籍、画册、电影以及录像片;在鄱阳湖、拉什海建设了区域湿地保护宣教中心,把宣教中心与湿地保护区野外观摩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全社会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热潮正在形成。 近年来,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了湿地保护的有关内容,培养青少年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高等院校设置了与湿地相关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举办培训班和讲习班,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湿地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2003年9月,北京湿地学校在杨镇一中正式成立,这是国内***所湿地学校,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教师和公众的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湿地使者行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青年报社于2001年发起,由来自高校环保社团的湿地使者向社会各界传播与宣传湿地保护知识,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2019-08-06 阅读:2432
-
拯救湿地行动之:建设湿地公园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规定“对不具备条件划建自然保护区的,也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湿地保护小区、各种类型湿地公园、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或划定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目前国内很多地方都在兴建湿地公园,如北京延庆三里河、厦门马銮湾、宁夏北月海、银川西湖等湿地公园。香港在新界西北部发展迅速的天水围新建香港米埔国际湿地公园,为湿地的动植物重建湿地生境,树立环境教育典范。2005年,杭州西溪成为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部也批准设立了北京市翠湖等9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由于可以从旅游活动中获益,湿地公园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地方政府和投资者保护城市及其周边湿地的积极性,标志着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利用进入了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新阶段。2019-07-25 阅读:2784
-
拯救湿地行动之:湿地面积及调蓄洪水功能的恢复虽然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展了沼泽湿地方面的研究工作,并积累了大量成果,但是真正将湿地作为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生态系统加以管理和研究,则始于加入《湿地公约》以后。1992年,我国政府加入了《湿地公约》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中国湿地保护的进程。1994年,我国政府将“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项目纳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把我国的湿地保护提到了优先发展的地位。2000年,《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开始实施,成为我国实施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指南。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这是我国政府***明文规范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让我们携手保护湿地为落实国办通知的精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了“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200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2004年12月,湿地国际授予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中国湿地保护的成就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现在,湿地保护的内容已经被列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今后5年中,中国政府将投入95亿人民币,用于100多个湿地保护工程。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在湿地调查和研究、立法和规划、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恢复重建、国际合作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2019-07-25 阅读:3020
-
拯救湿地行动之:湿地生物的恢复目前国内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长江口湿地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从1997年开始,在长江口地区先后实施了九段沙促淤引鸟生态工程、中华鲟种群生态恢复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1年,开始营建崇明生态示范园区、实施底栖生物人工放流等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并已初见成效。2019-07-25 阅读:3203
-
拯救湿地行动之:湿地水质的恢复中国对湿地恢复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较晚,***初主要是针对湖泊的富营养化进行治理。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利用水域生态系统中藻菌共生的生态工程技术,改善了污染严重的湖北鸭儿湖湿地的水质。此后,对东湖、巢湖、滇池、太湖、洪湖、保安湖、鸭儿湖、白洋淀等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和生态恢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工程模式,减少入湖泥沙量,稳定湿地面积,保障湖泊的调蓄功能。云南洱海湖滨带的生态恢复,提出水生植被恢复、防护林或草林复合系统、污水处理、林基鱼塘等湖滨带生态恢复技术。2019-07-25 阅读:2461
-
拯救湿地行动之: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扰和破坏,是保护湿地及其赖以生存的野生动植物的基本手段。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截至2004年底,中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面积达1600万hm2,使我国44%的天然湿地和33种国家重点保护水禽在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保护。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抢救性地保护了一批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资源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使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印红,2005)。2019-07-25 阅读:2191